最近更新 | 关注微信 | 手机版
关注看更多精彩内容 | 领取红包优惠券福利

网站首页 > 中国礼仪文化 正文

陕西十大怪

故事亭 2023-07-26 中国礼仪文化

简介

  值得一提的是,“陕西十大怪”这一提法是不完全合理的。实际上“陕西十大怪”中的风俗仅出现在关中一带,在陕西的大部分地区并非如此。陕西省地理纬度跨度极大,从北至南存在陕北(黄土高原为主)、关中(渭河平原为主)、陕南(以秦岭以南的汉水流域为主)三大自然条件、文化差异巨大的区域。以关中一地的风俗概括整个陕西,存在以点概面的概念缺陷,近年来亦多表述为“关中十大怪”以去除歧义。
 
  此外,另有“关中八大怪”的说法,表述可能有所不同,但一般为“十大怪”的一部分。

第一怪:面条像裤带

歌谣

  三秦面条真不赖,擀厚切宽像裤带。面香筋道细又白,爽口耐饥燎的太。 

解说

  陕西关中地区自古盛产小麦,因此,自古以来关中地区人们以面食为主,一天到晚三顿饭,天天离不开面食,其中以面条和馒头为主。一般在陕西关中地区农村,女孩子长大成人,首先不是会缝一件衣服、绣一朵花,而是会擀上满满的一案板的面条,这样以后女儿出嫁,才能得到婆家的赏识。
 
  关中地区的面条就是个实在。其厚、宽、长超出人们的想象,其形状如同腰间所系的裤带。然而,您可别被它雄浑的外表所吓倒。当您捧上一老碗正宗的陕西关中地区的面条,再调和上红彤彤的油泼辣椒、红褐色酱油、醋、雪白的盐、撒上绿莹莹的芫荽(即香菜)和葱花,上面再卧上金灿灿的荷包蛋。那么,这碗面条简直就是艺术品了,让您不忍心下箸去破坏这美妙的面条了。

  您看,端上来的这碗面条,红、白、绿、黄四色相间,寓意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,美不胜收;闻起来,淡香扑鼻,连天上的神仙也会摇三摇;吃起来,入口软如糯米,嚼起来又筋如牛皮。只要这一碗面条下了肚,准保您看到山珍海味以后,也绝对没有什么胃口了。

第二怪:锅盔像锅盖

歌谣

  饼大直径二尺外,又圆又厚像锅盖。陕西关中地区把饼叫锅盔,里酥外脆好捎带。

解说

  要说起这第二怪,那可是历史悠久。传说在先秦,秦军一统六国,四处征战之际,由于军中士兵所携带的干粮容易发霉变质。于是,军中的伙夫就发明了今天的锅盔。   

锅盔到底是什么模样呢?锅盔的大可是一般人所无法想象到的。锅盔整体呈圆形,直径尺许,厚1寸,重5斤。用料取麦面精粉,压秆和面,浅锅慢火烘烤。锅盔外表斑黄,切口砂白,酥活适口,能久放,便携带。在陕西关中地区,烙制锅盔用的锅可不是一般的小锅,而是用来做十几人饭菜的大锅。这样的锅直径约在七八十公分,而且这样的锅上面用的锅盖也是隆起的,所以说烙好的锅盔就象锅盖一般大小,一般模样。
 
  锅盔制作工艺精细,素以“干、酥、白、香”著称西府。做锅盔用的锅一定得用生铁铸成的大锅,做锅盔用的面必须用当年收成以后上好的麦子磨成的面粉,经发酵后,让面醒过劲儿。然后经过师傅揉、摔、捏、拍、捻、压、擀等多道手法,使面糅合的十分均匀。这时,师傅操起一根鸭蛋粗细的擀面杖,慢慢地把面团擀成一张大饼的模样。
 
  这样就到了下一道工序,就应该开始烙馍了,这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,因为火候的大小决定着锅盔的颜色和质地,一般人烙制时候没有掌握好火候,不是没有熟透,就是烙糊了。烧火用的是材料一般也很讲究,正宗的锅盔用当年上好的(麦尖)麦秸。而如今,人们做饭大多用上煤炭、液化气甚至电磁炉了,所以,就很难再有以前那种纯正的麦香味道。
 
  烙制锅盔是有多年经验的师傅来完成的,手法有:“一转、二翻、三挠”一转,就是锅盔在锅中要不停地转动;二翻,就是烙成一面以后再翻过来烙另一面;三挠。就是锅盔熟的时候挠一挠锅盔,听一听动静,如果发出清脆声音,上面有白色痕迹,那么就可以了,否则就没有熟透。等到快出锅时候,再撒上新鲜的芝麻,然后就可以出锅了。出锅以后的黄里透焦,焦里透黄,咬着酥脆,吃着香甜,不愧有十大怪的美名。

  锅盔自唐、宋以来,在西安城多处设有驿店,外地客商东来西往,北上南下,锅盔作为客商的携带干粮已远走他乡。明、清以来,做卖锅盔者遍布县城四周,光绪时期的张聪、刘有学;民国时期的邢呆子、赵乾儿、张广善;解放以来的庞天红、席金卵等,都是做锅盔此行中的能手。

  锅盔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关中地区外婆给外孙贺满月赠送礼品。关中地区小孩子满月时候,外婆都会精心给外孙子烙制小锅盔,然后用白线扎上守岁的钱,穿过中间的孔,挂在外孙的脖子上。这里面有着对外孙子的最真诚的祝愿!

第三怪:辣子一道菜

歌谣

  刨(不)说川湘能吃辣,老陕吃辣让人怕。辣面拌盐热油泼,调面夹馍把饭下。

解说

  一说起中国能吃辣的地区,大家恐怕一致都推举四川和湖南。然而,陕西关中地区吃辣的水准也是当仁不让的。而且,陕西关中地区吃辣吃得精细,吃出了文化,这点恐怕川人和湘人都无法达到。 

第三怪:油泼辣子也是菜

关中地区的农村,等到秋后人们在辣椒收获之后,用针线把辣椒一个个串起来,挂在干燥、通风的屋檐下。秋后在农村,家家户户的屋檐下,总是悬挂着一串串红彤彤的辣椒,如果谁家的辣椒挂的越多,则证明了这家人必然是红火、富裕的人家了。有时候,去相亲姑娘们总是爱瞅一瞅屋檐下的辣椒,以此来断定未来婆家的家境状况如何。如果在平时,家里来了客人,没有好的酒肉款待客人,这些都是可以原谅的。但是,吃饭时候要是没有了辣椒,那么必然会遭到客人不满和讥讽。他们必然见人就嘟嘟囔囔:“这家人太啬皮咧!也真会过日子,吃饭连个辣子都没有。”
 
  在关中地区,正宗的油泼辣椒做法是这样的:先将辣椒风干之后,然后剪成大约1.5厘米左右的小段,再放入加了少许的热油锅中加热、烘干。这时,掌握火候特别重要,如果火候过大,那么辣椒就会发黑,口感也会发苦;火候小了的话,不脆,很难捣碎,而且没有香味。当辣椒出锅之后,放在一种铁制的罐中,用铁制杵使劲击打,直到成为粉末壮为止。当然也不要太细了,这样会影响口感的。如今,在街头经常看到小贩们用搅馅机搅出来辣椒面,就觉得索然无味,因为这样的辣椒早已失去了原来的本色。
 
  等到辣椒成面以后,把辣椒用玻璃瓶密闭封存。如果要食用的话,先把辣椒拌一点盐面,然后再将菜子油在铁锅中加热到七八分热,趁着这个功夫,将热油浇在辣椒面上,一边浇油,一边搅拌,油温要求很严格,过高过低都会影响辣椒油的效果。等到辣椒油冷却以后,就可以食用了。
 
  纯正的关中人是离不开辣椒油,不仅是在吃面条时候,尤其是用锅盔和馒头直接夹着辣椒食用,这样的方法也只有关中人这样做。当冒着热气腾腾的雪白馒头,掰开以后,夹上几勺红艳艳的辣椒油以后。闭上眼睛,咬上一口,一股香辣的感觉,直冲头顶,怎一个“爽”字了得!

第四怪:碗盆不分家

歌谣

  老陕楞娃碗真大,面条一盛箍到尖。一碗下肚撑的欢,老碗会上谝闲传(HAN CHUAN说闲话的意思)。

解说

  关中地区把饭碗不叫饭碗而叫老碗。由此可见,这个“老”字并不是代表了老碗的历史多么悠久,而是碗中“老大”的意思。其实老碗在饭碗当中,老碗绝对也是碗的家族中当之无愧的“大哥大”。
 
  说起这老碗,产地耀县,属于青花粗瓷。虽然,这老碗表面打眼一瞅有点愣头愣脑。但是,骨子里却透着一种朴实和憨厚劲儿,这就像关中人的秉性一样。正宗的关中地区大老碗,碗深而圆,其容量起码有一般吃饭用的小碗七八个之多。关中人吃饭无论是青壮年、老人、孩子还是妇女,一律都用老碗。用这样的碗绝对省事,一次就能盛够,绝对不会再来第二次。 

关中人吃饭图得就是个热闹劲儿,他们喜欢一起扎堆儿吃饭,人们把这叫做“老碗会”。有时候,谁家的饭好吃,都会给别人家孩子毫不吝惜的盛上一碗。比起那些关上大门,在自家里偷偷地享受的美食的南方人来说,关中人则显得豪爽和洒脱了几分。当一群人三三两两地蹲在大门外,各个捧着自己的老碗,一边晒着暖洋洋的太阳,一边山南地北谝着闲传,也就是唠闲磕的意思。
 
  而今,生活好了起来,人们平时吃的零食和副食也多了起来,所以人们的饭量也没有以前那么大了,饭碗也越来越小了。因此,陕西关中地区的老碗逐渐成为了历史。

第五怪:手帕头上戴

歌谣

  陕西农村老太太,花格帕帕头上带。防晒防尘又防雨,檫手抹汗更实在。

解说

  当您漫步在关中地区农村乡间的小道上,时不时地看到头顶手帕的老太太手拄着拐杖,迈着三寸金莲慢悠悠的踱步。头顶的手帕,成为关中地区老太太区别与其他地方老太太最显著的特征。
 
  要说这老太太头顶手帕的历史可不是一天两天了,这是陕西关中地区由来以久的风俗。由于关中地区地处西北,这里日照强烈,干旱少雨,而且风沙天气较多。所以农村妇女在辛勤劳作的时候,都要头顶着手帕。 

第五怪:手帕头上带

说起这一方小小的手帕的作用,那可是大发去了。手帕既可以防止强烈的日光对皮肤的侵害,又能阻止尘土进入到头发,而且头发也不能被风吹乱。当在外劳作,没有随身携带毛巾的话,手帕又可以擦汗抹灰,实在既实惠有美观。
 
  其实,老太太们带手帕也是和以前的生活联系起来,由于以前生活比较窘困,人们没有钱来卖美丽的帽子。所以便宜实惠的手帕,就成为勤劳朴实的农村妇女的必然选择。今天,当人们生活富裕起来以后,千奇百怪的帽子逐渐取代了手帕。手帕也成为古老的历史中一道风景。

第六怪:房子半边盖

歌谣

  乡间房子半边盖,省工省料省木材。遮风挡雨又耐寒,冬暖夏凉时运来。

解说

  在关中地区农村处处可见半边盖的房子。其实这是陕西关中地区独有的民居特色,这与陕西关中地区的风土人情是分不开的。
 
  由于关中地区地处内陆,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燥气候,因此关中一带天气干旱、风沙大,加之当地木材稀少。所以,人们根据当地的条件,就发明了半边盖的房子。建造这样的房子,用的材料当然就地取材,用当地黄土和成泥,打成高40厘米、长50厘米、厚10厘米的泥胚,凉干以后用来砌墙,条件好的话烧制成青砖以后,关中地区把这叫做“糊葺”,真有点“胡砌”的意思了。但是,这样的房子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木材和砖瓦,而且省下了人工。省工省材的半边房子绝对不是意味着粗制滥造的代名词。其实,每一处房子都是主人多年的心血和汗水换来成果,同时,这也是以后子孙几代的庇护所。
 
  由于房间的面积缩小了,因此保暖性和透气性相对较好,比起大瓦房来更显得冬暖夏凉。因此,经济而又实惠的半边房成为陕西关中地区农村的首选。
 
  今天,在关中地区半边盖的房子已经成为历史,随着人们生活改善,当地的农民也住上了水泥钢筋的楼房。

第七怪:姑娘不对外

歌谣

  长安建都十几代,人杰地灵春长在。风调雨顺生活好,陕西姑娘不对外。

解说

  陕西关中自古人杰地灵,土地广袤肥沃。因此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衣食无忧,所以长久以来养成的封闭意识,关中地区的保守在全国是出了名的。  第七怪:姑娘不对外
关中地区对于自家姑娘的保守意识,那更是出了名的。自古就有关中地区姑娘不对外的传统。关中人绝对不让外人占着半点便宜的,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,关中人自家的姑娘只限于在关中地区内部交流,而很少和外地人通婚。   由于,关中地区自古就是风水宝地,



关于本站

故事亭是以故事为主题的网站,提供热门故事在线阅读,推荐优秀的故事小说,收集最经典的故事文章,让广大读者在故事中成长,在故事中学道理!

本站域名 www.gushiting.com 是故事亭的汉语拼音,方便大家记住域名,记得收藏网址哦!

微信公众号
最近发表